1994年,褚时健荣登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榜单,凭借多年的辛勤耕耘,他将一度陷入困境的玉溪卷烟厂,转变成了亚洲领先的红塔山集团。那时,他获得了“烟草大王”的尊称,成就了众人瞩目的事业。然而,随着他地位的不断攀升,曾经的坚毅与执着逐渐被另一种心理所取代——一种潜藏在荣誉背后的贪婪心态。
褚时健的这一变化也与他的收入密切相关。尽管他为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,然而长达18年的工作所得却不满百万,这种反差引发了他内心的动摇,逐步走上了违背道德和法律的贪污之路。1999年,云南省高级法院对他展开了审理,指控其受贿金额达人民币3630万元、100万港币和30万美元。然而,褚时健在听到这一指控后坚决否认,他称自己从未收受过这些贿赂,只承认曾违规收入400万。那时,所有人都在疑问,他究竟背负了多少罪行,最终的判决又会如何呢?
展开剩余76%褚时健,1928年出生于云南的一个贫困家庭,少年时期经历了动荡的战乱生活,曾亲历战场。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1979年,当时年已51岁的褚时健接手了困顿的玉溪卷烟厂。面对近乎破产的工厂,他并没有选择放弃,而是积极着手改革。他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,组织技术学习,推动管理体制创新,甚至发动农民种植烟草,帮助他们掌握种植技巧。随着改革的深入,玉溪烟厂焕发了生机,市场份额逐年攀升,不仅在国内闻名,甚至在国际上也占有了一席之地。
褚时健的勤奋与远见使他成为了业界翘楚,62岁时被评为中国十大企业家,66岁时更是被授予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的称号。然而,在他事业的巅峰时期,也正是心理发生转变的关键节点。褚时健虽然拯救了云南的烟草产业,却也在这段时间逐渐迷失了自己,他开始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。
1995年,一封来自河南三门峡的举报信揭露了褚时健的贪腐行为。这封信详细列举了与玉溪烟厂的工作人员勾结,贿赂褚时健的事实。信中提到,某工作人员多次给褚时健的家属送现金和贵重物品,甚至还有黄金和美元。而褚时健的亲属们也在其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,帮助他人倒卖烟草,赚取暴利。
根据调查,褚时健不仅自己贪污了大量款项,他的家人也参与其中。褚时健的妻子、妻妹、女儿等人,收受的贿赂金额总计高达140多万元,还有美元和港币等贵重财物。褚时健在接受调查时,还为此提供了自辩,坚称自己的行为不构成贪污。然而,调查人员通过大量证据,揭示了他如何指使下属销毁账目,并把数百万美元转入海外账户,而这些资金都由他家人控制。
调查进一步显示,褚时健在玉溪烟厂外,还暗中掌控着十几亿元人民币和数百万美元的资金,这些款项以各种方式存放在境外公司和下属烟草公司账户中,实际控制权都在褚时健的手中。证据表明,这些资金并非用于生产经营,而是褚时健利用职务之便进行非法操作所得。他的女儿也通过父亲的职位索要了巨额资金,其中包括人民币3600万元以及美元和港币。
随着调查的深入,褚时健无法再为自己辩解。在无法逃避的事实面前,他最终坦白了自己的罪行,并交代了其他同伙的参与。最终,法院认定褚时健受贿金额极为庞大,且财产来源不明,判处他无期徒刑。尽管在2002年因糖尿病获保外就医,并且在2008年减刑至12年,但他犯下的罪行却永远无法抹去。
褚时健后来的名字与“褚橙大王”紧密相连,许多人渐渐忘记了他曾经的黑暗过往,开始歌颂他晚年的创业传奇。然而,褚时健的名字始终与“贪污犯”这一标签相伴而生,无论时光如何流转,他的过去将永远烙印在历史的记忆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网站行情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